当前位置:
为健康中国助力,做好控烟传播

为健康中国助力,做好控烟传播

2023-05-18 20:16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自实施以来,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医院作为护佑人们健康的神圣场所,有责任带头做好控烟工作,医务人员有责任带头宣传控烟,并带头戒烟,以自身行动作出表率。北京小汤山医院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了“无烟北京,医者先行”的使命与责任。现将医院在控烟方面的做法分享如下:

   一、工作目标

   对于吸烟的患者来说,医生的一句建议往往赛过亲朋好友的无数次劝阻。医务工作者作为对抗疾病、挽救健康的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其言行对患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一名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在全社会带头树立起控烟、戒烟的良好形象,并对社会大众的健康行为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北京小汤山医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控烟工作,除向广大患者宣传吸烟危害并帮助烟民早日戒除烟草依赖之外,还可以在医院职工中间营造“人人参与控烟,人人争做标兵”的氛围,并借助医务人员的形象和其影响力增强全社会的控烟意识,为生命健康负责,为健康中国助力。

   二、主要举措

       1.戒导结合,医患同行

   医院在病房、办公室、走廊、楼道等公共场所全部张贴有“禁止吸烟”标识。所有职工义务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内的吸烟行为进行规劝、制止,并提示吸烟后一定要掐灭烟头再扔进吸烟桶,消除安全隐患。在医院各个疗区和病区成立监督队伍,专人负责定期巡查,特别是对卫生间、楼梯间、停车场等隐蔽位置加强巡查监管。

                                               图1:控烟巡查表

   医院对职工吸烟行为也有制度约束。我院建立健全控烟制度,要求全体职工不得在工作时吸烟、不得在院区内吸烟、不得穿工作服吸烟;要求第三方工作人员、就诊患者、陪护家属不得在院内吸烟。并制定了可执行的院内自查流程和发现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定期在医院内部公示。医院定期开展面向职工的控烟知识培训,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向职工推送有关戒烟知识的内容,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中也加入了简短戒烟干预培训内容。

   考虑到吸烟人员的自身需求,院区内也设立了室外吸烟区,并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温馨提示。

   2.多渠道广泛宣传戒烟知识

   每年的“世界无烟日”医院都积极响应市卫健委及昌平区疾控中心工作要求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利用电子屏发布“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创建无烟家庭,助力健康昌平”“无烟家庭,我家行,你家也行”“营造无烟环境,共享健康生活”等控烟口号。

                                           图2:控烟宣传口号

   利用我院健康教育公示栏、宣传栏展出控烟宣传海报,并展出“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内容,方便患者学习、了解,并身体力行,提高文明素养。

   利用闭路电视、电子屏等重点播放“北京市健康素养主题宣传视频资料”《第34条——烟草危害 超乎您想象》及《第36条——科学戒烟 效果立显》,以及“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控烟限酒篇。

                                                 图3:视频传播

   利用医院公众号、官网、微博宣传烟草危害。通过公众号的影响,让读者了解烟草危害,并宣传了“世界无烟日”“无烟家庭”创建活动。

                                             图4:公众号宣传

   在门诊大厅及候诊区、体检候检区、病区宣传栏摆放控烟、戒烟宣传品。

   3.开展间断戒烟干预

   我院为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简短戒烟干预知识培训,邀请疾控专家进行授课,讲解5A戒烟干预模型。医院鼓励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其他各类控烟培训课程,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控烟、戒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院工会组织医务人员填写吸烟情况调查问卷,了解我院医务人员的吸烟情况,并组织吸烟的医务人员进行戒烟干预比赛。

                                        图5:简短戒烟干预培训

        医生学会了简短戒烟干预技术之后,便提高了控烟工作能力,在门诊HIS系统中增加了吸烟史问诊内容,每次患者就诊医生都要询问吸烟状况,对吸烟患者给予简短戒烟干预。

   三、推广效应

   通过各种形式的戒烟宣传和干预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医院控烟、戒烟宣传教育的目的,增强了患者及医院职工的控烟意识。在院区现在很少看见患者、家属或职工吸烟的情况,院区环境整洁卫生。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也明显下降,并对社会大众的健康行为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


                                        文/北京小汤山医院   赵润栓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