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简称闽,其字形结构体现闽地多毒虫、毒蛇的地域特点。随着城市环境和绿化面积不断改善,动物致伤的患者逐年增多。但一些地区对动物致伤不够重视,缺乏规范化治疗,给生命安全留下隐患。为了提升动物致伤防治水平,位于福建泉州的晋江市中医院创新推进“党建+中医”模式,集院前-急救-接诊-处置-住院观察-伤后康复-社区科普为一体,制定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动物致伤防治方法,被授予“区域性动物致伤防治中心”,国家“动物致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一、背景情况
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毒蛇咬伤人数超过30万,蚂蚁、胡蜂、蜈蚣等动物致伤事件也时有发生。泉州每年仅犬伤门诊救治的患者达5万多人,对人民群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令人担心的是,许多群众对动物致伤不够重视,缺乏相关的救治知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给生命安全留下隐患。
晋江市中医院动物咬蜇伤科成立于2013年,为急诊医学部二级学科,配有20名医护人员,集院前-急救-接诊-处置-住院观察-伤后康复-社区科普为一体,同步开展“科教研”等工作。团队致力于动物致伤的规范处置,实行24小时接诊,配置有专业的伤口冲洗设备及冲洗液,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创新做法
(一)党建+中医进项目
医院创新推进“党建+中医”的模式,不断提升专业内涵,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互进,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特色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制定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动物致伤防治方法。团队将针刺放血、拔罐、中药外敷及中药汤剂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动物咬蜇伤患者,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二)一堂好课进邻里
支部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开展“动物伤害救治”一堂好课,支部书记精心选课,支委认真备课,党员带头讲课,群众现场评课。一堂好课走进校园、社区、机关单位、农村、工厂,普及动物伤害的知识和急救方法,使专业知识更通俗易懂,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支部定期举办义诊、赠药活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红色药箱进公园
医院开展结对共建,党建联建,强化动物致伤防治能力。晋江市中医院与晋江市公园中心协作,成立动物致伤急救站,在晋江多个公园及社区免费投放动物致伤急救应急箱,药物种类齐全,使用方法简单,方便群众现场自救和早期用药,为受伤群众提供到院就医的绿色通道。支部坚持围绕群众、服务大局,确保急救箱推进到哪里,创建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就展现在哪里。
(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防治水平
医院多次开展动物致伤防治基层培训班及送教下基层活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动物致伤防治水平,有效地减少动物致伤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三、 主要成效
(一)党员带干部,提升医技水平。
一名党员一块牌子,争做医疗服务能手。在党员的带动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医技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成功抢救一例破伤风患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医护党员参与起草编写多种动物致伤的团体标准、国家规范及多部专业书籍,发表多篇核心论文,以学术研究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术影响力。
(二)服务带救治,基层群众得实惠
党建补短板,群众得实惠。支部成立红色救助队,已救助上百名患者,无一例死亡病例。在晋江10个主要公园布点15个急救箱,在辖区25个村庄布点25个急救箱,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目前受惠群众100多人次,得到一致好评,团队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2021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荣誉称号。
(三)党建带业务,促进学科发展
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动物致伤前沿领域交流研究,诊治技术专业成熟,年接诊患者达1万人次。2021年医院被授予“区域性动物致伤防治中心”,国家“动物致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作为福建省唯一受邀单位,参与国家卫健委动物致伤门诊管理工作研讨会。
医院深入落实卫健系统“生命的颜色”特色党建品牌,精心策划动物伤害救治特色党建项目,融合中医药文化,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