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滑雪逐渐变成一项大众运动。工作日无精打采的打工人,在周末的雪场显得无比开朗。
“滑雪道的尽头是骨科”,网上流传的这句话并不是调侃。滑雪,确实是一项货真价实的高危运动。
滑雪容易损伤的部位
滑雪一旦出现意外,全身的部位都有受伤的风险,如摔倒时手撑地可能会导致手腕或者肘关节、肩关节等损伤;下肢在滑雪过程中受力较大,出现意外时踝关节、膝关节易受损伤;如果出现人与人相撞,或者意外摔伤比较严重,还可能会发生脑外伤、胸外伤或脊柱损伤等。
还有网友用心地将大家的骨折分布图总结整理了一下,长这样……
(图片来源于“丁香园”)
最常见的滑雪伤害
滑雪期间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膝关节、头部、肩部。
1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是由于跌落时肩膀着地而发生骨折。主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并且可能感觉到畸形。
我院创伤骨科(创面修复科)完成的锁骨骨折手术病例:
手术前
手术后
2
膝关节损伤: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折
由于外力冲击、摔倒、撞击等情况发生,易造成胫骨平台骨折。因滑雪而造成的胫腓骨骨干连续性断裂,常见临床症状为小腿肿胀、疼痛,伴有畸形和异常活动度。
我院创伤骨科(创面修复科)完成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腓骨骨干骨折手术病例:
手术前
手术后
3
腕关节损伤:桡骨远端骨折
雪上运动过程中,由于摔倒后第一反应是用手撑地,容易形成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临床症状为腕部和前臂肿胀、疼痛,伴有畸形。
我院创伤骨科(创面修复科)完成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复位病例:
手术前
手术后
六条建议让你远离骨科
01
充分热身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循序渐进。否则,可能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痉挛和关节扭伤。
02
安全佩戴护具
准备好合身的雪具、护具。滑雪时要佩戴好头盔、护臀、护膝、护肘、护腕等。
03
学会“摔跤”
滑雪和开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正确“刹车”和精准“泊车”可以一定程度规避风险。
在系统滑雪教学中,滑雪教练在教学滑行之前,会教给学生如何安全摔倒。
向前摔倒时,要先降低重心,双臂接触雪面,吸收冲击力,再把整个身体送出去。
向后摔倒时,先微蹲降低重心,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卷屈身体用后背部或侧背着地。
双板滑行摔倒时,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主动向侧后方倒下,可以有效避免腿部的扭伤。
不论是向哪个方向倒,都不要下意识用手去撑地,否则很可能造成手腕骨折或扭伤。
04
观察周围环境
在滑行前要多观察,不要影响他人滑行或在雪道上停留。后方要避让前方的滑雪者,尽量避免“追尾”。
05
上合适的雪道
从“魔毯区”到“缆车区”不能急于求成。新手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滑雪实力,不要盲目上高级道,更不要跟着短视频去一些没有开放的雪道。
06
学习安全知识
受伤后应尽快拨打救援电话,等待专业团队的救援,谨防二次伤害。
滑雪损伤后的应急处理
1.保护
保护受损组织对于防止进一步损伤至关重要。常用方法是使用支撑物或夹板,目的是限制关节/肌肉/韧带/肌腱的进一步运动。
2.休息
受伤后必须及时停止训练,否则重复性轻伤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伤害,导致长时间不能参加运动。
3.冷冻
冰疗法,也称为冷冻疗法,是急性运动损伤的常见治疗方式。在急性期将冰敷于损伤部位可以显着降低损伤程度。能有效减少出血量、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以及降低坏死的风险。
方法:将砸碎的冰包裹在湿毛巾中敷于受伤部位,用湿毛巾可防止“冻伤”的风险。每次冷敷不要超过15分钟。
4.压迫
在受伤后的前24至72小时内对受伤区域施加压力,最常用的是使用弹性绷带。
5.抬高
抬高患肢可减轻患肢肿胀,进而减轻与肿胀相关的疼痛。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们滑雪前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学会保护自己
祝愿大家都能够高高兴兴滑雪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供稿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