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如何应对

2024-02-07 17:15

  

我们大多数人的心脏每天要跳动约10万次,这么频繁的跳动,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按照特定的节律,特定的次序,每天规律而精准地运作着。通常,我们从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速率”两方面评价心律。节律,指的是心跳是否规律;速率,指的是心跳的快慢。因此,如果心脏跳动出现时快时慢,节奏不规律,或心率过快过慢,就发生了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会感觉到“心慌”,是心血管内科门急诊就诊的常见原因。

  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

  常见的生理性因素包括:剧烈运动、情绪变化,大量饮酒或浓咖啡、浓茶等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或因熟睡等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年轻人较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等。此类心律失常一般没有明显的危害,不需要特殊处理。

  常见的病理性因素则通常可分为以下3类:

(1)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2)全身性病因:包括药物毒性作用、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神经与体液条件功能失调等;

(3)其他心外器官或结构改变: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卒中等。

  心律失常的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发病的类型及持续时间,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其典型症状包括心悸、乏力等,严重时可引发黑朦、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威胁生命,但很多患者在早期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根据其频率常分为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心脏功能: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收缩过快或过慢,影响心脏输出量,从而影响全身的氧供和代谢。

(2)诱发心绞痛: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引发胸痛、心绞痛等症状。

(3)增加中风风险: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不积极治疗,尤其对于CHA2DS2-VASC高评分的患者(男性大于2分,女性大于3分),会大大增加卒中风险。

(4)加重原有疾病:心律失常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例如心衰、缺血性心脏病等。

  心律失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按时体检:许多心律失常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所以需要按时体检,以免过度疲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血管事件。

(2)运动:①避免剧烈运动: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如快速跑步、马拉松、举重等,这些运动会导致心跳加速,加重症状;②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缓解症状;③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在锻炼时轻微的呼吸急促应在休息后约4-5分钟内明显减轻,心率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否则应考虑运动量过大;④注意气候变化:在寒冷的天气中,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心跳加速,加重心悸的症状。

(3)睡眠充足: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慌症状。

(4)保持稳定情绪: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焦虑。情绪激动和焦虑可能会加重心律失常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因此,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兴奋或激动。如果感到情绪不稳定或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5)合理饮食:①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能量饮料等,过量生物碱可能会刺激心脏交感神经,增加心律失常的发作风险;②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影响心律的稳定性。尽量减少高盐的食物,选择新鲜的水果、蔬菜和低钠食品;③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同时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④避免暴饮暴食:大量进食或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刺激迷走神经,进而影响心律的稳定。保持适量的饮食,避免过度饱胀;⑤注意饮食中的营养素:某些营养素对心脏健康有益,如镁、钾和维生素D等。确保摄入足够的这些营养素,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实现;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6)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心律失常的症状,因此需要注意休息。

(7)遵医嘱用药:如果心律失常的症状较为严重,需要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用量。

  总之,心律失常的人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身体,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黄高建 张俊峰

来源:《健康报》